一貫道電子報
  • 最新訊息
  • 活動盛況
  • 聖哲慈語
  • 白陽聖廟
  • 勵志名言
  • 影音專區
  • 好康道相報

疫情放大鏡 儒家社會的優勢

7/23/2020

 
圖片
圖片

儒家應運 重整彝倫

​早在上世紀,著名英國歷史學者湯恩比(Joseph Toynbee)即指出,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有賴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。此話言猶在耳,在今年全世界面臨的疫情危機中,經歷一場試驗。
圖片

​災刼考驗 各國應變

​夏天到了,全球新冠疫情並沒有如預期緩解,反而不斷有新的發展。中國等東亞國家是首波疫區,歐美則是第二波疫情的震央,再蔓延至印度、巴西等南亞及南美各國。繼英國之後,瑞典的群體免疫政策宣告無效,為北歐最大疫區,而在確診與病故皆居冠的美國,自三月以來疫情困境至今仍看不到盡頭。病毒的變異悄然進行,流感化的擴散使得病例攀升成倍數成長,疫苗進展緩不濟急,許多國家出現鬆綁後的疫情回流,政府在經濟民生與公衛抗疫之間取捨拉拒,而綜觀各國對疫情防控處置的成效,不難發現部分亞洲國家的優異表現。
圖片

​儒家社會 防疫有成

美國日裔學者福山(Francis Fukuyama) 在六月初的《外交雜誌》(Foreign Affair)撰文論述,各國疫情控制的成績,無關民主或極權政體,因應成功的國家其政府具備治理能力(a competent state apparatus)、社會信任(a government that citizens trust and listen to)和領導能力(effective leaders)等三項特質,國家治理功能失調,社會兩極對立或領導不力的國家抗疫失敗,使人民和經濟體處於脆弱狀態。本月初福山在接受CNN札卡力亞(Fareed Zakaria)訪談時更進一步提到,亞洲國家防疫成功可歸因於尊重教育、尊重專業、尊重官員、相信政府權威,與儒家思想的薰陶息息相關。中國、南韓、新加坡、香港、日本、越南以及台灣等,都是表現穩健的地區,在這場舖天蓋地的疫情壓力鍋中脫穎而出。 ​​
圖片

​仁道體用 渡過難關

這場試驗帶出了儒家應運的趨向,不論政治體制為何,社會體質、人民素養更是各國在困境中穩定渡過的關鍵。儒家強調以德治國、天下為公、以民為本、選賢舉能等,如同新加坡李光耀提到亞洲國家共享的儒家價值,重道德與德政、社群利益優先等,深植社會人心,人民普遍信賴政府、相信專業、崇尚教育,所形成的社會秩序,成為疫情防控的優勢環境,反襯出崇尚個人自由主義的西方國家,在這場戰疫中付出沉痛社會代價的背景原因之一,也讓我們重新反思西方價值。
圖片

​內聖外王 濟世救人

承繼先賢之明,品格素養是社會的穩定基石,一貫道內涵儒釋道,超然入世,推動儒家教育、道化家庭,將聖賢經典、道德品格、人文素養從小陶冶,青壯致用,終身學習,從心懷忠恕之道,涵養人我一體的社會關懷。這次疫情爆發以來,全世界的道親,響應誦經祈福功德迴向、一日一齋疫情消災、捐助善款、捐贈醫療物資等,發揮人溺己溺、人飢己飢之仁愛精神,配合政府防疫措施,保護他人的生命,亦是保護自己的生命,體現人我關係和諧的素養,正是儒家社會的安平穩定的重要力量。
文稿:陳西青

評論已關閉。
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
  • 最新訊息
  • 活動盛況
  • 聖哲慈語
  • 白陽聖廟
  • 勵志名言
  • 影音專區
  • 好康道相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