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貫道電子報
  • 最新訊息
  • 活動盛況
  • 聖哲慈語
  • 白陽聖廟
  • 勵志名言
  • 影音專區
  • 好康道相報

2019基礎忠恕《失智預防與延緩 全民樂活動動腦》

7/31/2020

 
圖片
圖片

公益講座 共襄盛會

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—「認識失智症的預防與延緩」於九月廿一日下午假桃園市龜山區基礎忠恕道場「忠恕道院」舉行,經由網路及道場報名約三百多位道親共襄盛會。
此次講座由基礎忠恕道場「忠恕道院社福處」及「基礎忠恕醫療關懷協會」共同承辦,特別邀請新北市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黃立楷醫師以及衛福部延緩失智、失能方案指導員施佳琦講師蒞臨主講。
圖片
主持人陳婉貞首先簡介失智症(D e m e n t i a),於今適逢九二一大地震二十週年、八八莫拉克風災十週年紀念,希望全民蛻變重生,選在九二一國際失智症日舉辦講座,別具意義,希望天佑臺灣,國泰民安。
主辦單位:一貫道基礎忠恕道場「忠恕道院」陳昭湘點傳師致開幕詞,歡迎新北市雙和醫院神經外科專任黃立楷醫師主講「認識失智症及如何預防」專題講座,以及衛福部延緩失智、失能方案指導員—施佳琦講師於講座現場進行精采的互動課程「失智輔療與樂活健腦操」。
圖片

失智症的預防與延緩

黃立楷醫師專長:失智症、腦中風與週邊神經疾病。首提大腦中的海馬迴、顳葉統管記憶,音樂可讓腦部分泌多巴胺,有助於記憶力提升。失智症與健忘的區別,可透過腦部測試來判別—經由篩檢工具—失智症臨床評分量表(C D R)檢查。失智症的十大警訊,經由入口網站查詢徵兆發現下述:一、記憶力—重覆相同話語或事件。忘記親友或熟人名字。忘記最近發生的重大事件。二、執行能力—計算能力,算帳困難。日常生活如吃藥、準備食物需別人協助。三、判斷能力—不常洗澡等衛生問題。四、視覺空間能力—在熟悉環境中迷路。
圖片

​失智症的分類

​一、退化性、血管性,常見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。二、營養失調:缺乏維他命B12、葉酸等營養素。三、腦部腫瘤、腦部創傷。四、新陳代謝異常:甲狀腺功能低下、電解質不平衡。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:梅毒、愛滋病。中毒:藥物、酗酒等等。另有,一、阿茲海默認知障礙症(probable Alzheimer'sdisease)源於家庭病史或基因突變,記憶、認知和學習明顯退化、精神疾病等。二、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:認知波動,注意力和警覺力改變,清楚而具體的視幻覺反覆發生。認知退化後,隨即巴金森氏症發生。三、血管性認知障礙症:中風後遺症等發展成失智。
圖片

​失智症的治療

​家屬諮詢:了解病情與病程,將來可能面對的情況,及早準備,減少焦慮。減少意外發生,如跌倒導致骨折。異常行為:約半數病患會焦慮、憂鬱、焦躁不安、妄想、幻想等症狀,需行為改善或藥物治療。

​失智症的預防

一、多動腦:學習新知。二、多運動:維持規律運動習慣。三、多社會互動:宗教活動、當志工。注意三高(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)控制在正常範圍內。避免頭部外傷機會、地中海型飲食、老年人不宜過瘦、戒菸、憂鬱症患者定期接受治療。
課後進行座談會問答(黃立楷醫師、張志誠醫師)與會聽眾關注切身議題,提問踴躍,互動探討十分熱絡。
圖片

​全民樂活動動腦

​施佳琦講師為中華休閒教育與康復學會秘書長、雙北及桃園樂齡據點講師及日本方塊踏步認證指導員,講述並進行互動遊戲。

​失智症居家照護原則

​一、避免多鏡子影像折射及閃亮燈飾、設計隱藏式碗櫥、選擇不透光窗簾、避免拉線、地磚禁止倒影呈現。二、設計無障礙空間,廚房避免火源。三、安排規律生活:維持現實定向感,簡化生活步驟。熟悉穩定的生活環境,固定的照顧者,焦點放在患者的能力和長處。四、維持尊嚴及價值感,減少衝突,良好溝通,讓周遭親友、鄰居瞭解患者病況。五、維持現有功能、減緩退化,降低精神行為問題(B P S D)。六、積極參與生活,肯定自我,轉換情緒,控制食慾,幫助睡眠,可進行認知桌遊活化腦部。
圖片

​失智者的特性

​認知理解力降低,容易混亂、難專注,情緒調節困難。失去興趣動機、憂鬱易怒。可採「非藥物治療」:認知行為訓練,運動肢體訓練,懷舊、生命回顧、音樂、園藝、藝術、竉物等治療、光照療法、繪圖、維持工作記憶、學習自我調適等。

照護者的心理調適

​充分認識失智症及照顧方法,安排規律生活及喘息,盡可能維持社交活動和嗜好,運用連結社會資源,與其他照顧者分享交流。照顧者本身減緩壓力:正念呼吸,緩和情緒之後,想法的改變,才能幫助自己,當情緒獲得抒發與安慰後,才有勇氣和能量,繼續走下去。
新名詞「老老介護」源自日本高齡化社會,例如由六十五歲長者照顧九十三歲長輩已高達五成六的比例,是普遍巨大的負擔。當長輩發生異常行為時,第一處理原則是針對長輩生理或心理上不舒服進行安撫。失智症長輩無法正確表達自己不舒服的來源時,更需家屬或照顧者的細心與耐心,是基本第一步,今日議題值得大眾關注深思。
圖片

​公益關懷 相輔相成

​會後由張志誠醫師致詞感謝參與,一起關心世紀疾病,及早預防,祝福大家樂活更健康,並使用手機電子問卷調查回饋。首次合辦公益講座,二位講師專業詳實的講述,聽眾迴響熱烈,激盪出美麗的火花。社福處與醫療關懷協會兩造相輔相成,期待合作,未來在育幼院、療養院關懷訪視可結合義診,讓一貫道社會福利的觸角更廣泛完善。
社會資源:一九六六長照服務專線、桃園長照二點零、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、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、臺灣失智症協會、中華休閒教育與康復學)
《一貫道總會會訊》第339期

評論已關閉。
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
  • 最新訊息
  • 活動盛況
  • 聖哲慈語
  • 白陽聖廟
  • 勵志名言
  • 影音專區
  • 好康道相報